在“善假于物”中创新求变
(上接本报7月2日第4版)
总结经验:提供参考
联合办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喜讯不断传来的时候,人们也在叩问他们是怎样打开藩篱,沐浴在不断走向成功的光辉里?
王志华校长认为,至少有四个方面,可以供大家参考。
一是高度重视
联合办学活动不仅对河口一中,甚至对整个河口区的教育发展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必将载入河口区教育发展的史册。联合办学的成功开展,何以实现?首先其得益于区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区政府部门和区教育部门的领导一直关心联合办学工作的进展,并多次到校调研,这对联合办学而言,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其次是学校和北大青鸟教育集团双方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全过程、全时段参与合作办学活动,及时处理相关问题,调整思路,确保了合作办学一直高效运转,发挥出了很大潜力。而这也许正如社会学家莫里斯·科根的精辟分析:“政治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本质上都不是教育政策的终极价值,终极价值在于以政治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为中介,提高教育政策的教育价值,从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正是基于这一人性根本价值的共同追求,才使行政政策与教育思想得以如此高度融合与价值极大化。
二是内化于心
加拿大当代著名学者迈克·富兰在其著作《学校与改革:人本主义的倾向》中谈及教师,认为:“教育变革其中一个成功关键,便是教师能够找出改革对他个人的意义。”无疑,教师是教育变革的动力,其对个体意义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都有一种思维惰性,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抵触心理。所以,有时候,让老师接受新的理念很难。合作办学也不例外,开始的时候老师们并不接受,就连骨干教师也持怀疑态度。这个时候,作为学校领导,就要一心专诚,强力推进,让他们在实践中“觉醒”。把心定位,心定则灵。时间长了,尤其是看到合作办学成果出现“展翅飞翔”的时候,老师们就会慢慢地有了心理的认可。这个时候,老师们就有了自觉意识与积极行为。诚如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所说:“真正的交往是主体间相互理解的交往。”所以,那些看似表面上是强推,其实质存有一个内化于老师之心的长期过程。只有让心灵的朝圣展示在阳光下,才能诠释生命的密码。不然,即使老师们表面做了,也是有形无实,不会击中“命中”要害,更不会叫醒“熟睡”的师心。
三是合作真诚
双方合作,必须真诚,不然就不可能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从总体上讲,北大青鸟教育集团派来的专家在教学指导中有很好的指导性,但也有个别专家因为某种原因难以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有所欠缺。如果不是心怀真诚,不但出不来成果,还有可能不欢而散。可喜的是,双方都非常真诚,即使提出意见,对方都能坦诚接受,从而做到“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恰如《周易》所言:“至诚如神。”双方真诚,收获的不只是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还有交流和互补的直接高效以及意想不到的成果。
四是及时沟通
美国当代学者彼得·圣吉教授在著作《学习型学校:面向教育者、家长和一切关心教育的人的第五项修炼实录》中所说:“学校应作为‘探究者共同体’存在”。
河口一中在每次活动之后,都要对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分析,寻找解决的办法。有时候,王志华校长还要带着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级部主任赶到北京,与董琦校长和骨干专家交流,常常是一谈就是一个上午。哪些方面合作有成效?哪些方面有问题?下一步如何办?如此等等,在沟通交流中一一定出目标,做出计划,明确对策。
董琦校长说:“我们确实对河口一中办学进行了很好的指导,可是,我们也被他们一心求进的精神所感动。我们不但成了合作伙伴,也成了相互学习的朋友。”
可以想见,合作办学单位之间在共同探索中,已然形成了共同学习体制。而其内部成员虽拥有不同的兴趣,对活动做有不同的贡献,或者持有不同观点,然而,恰如美国学者莱弗和温格所说,这种教师团队成员的“多层次参与”,正是学校作为实践共同体在改革与发展中的基础和关键。
教育部门:协调服务,打开“心界”
从河口一中作为北京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合作发展示范学校,并与北大青鸟教育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开始,人们就关注其发展的前景。
2014年下半年,在第一个周期三年合作即将到期的时候,区教育部门领导认为,既然河口一中能够突破困境,浴火重生;那么,通过合作办学,其他学校也可以借势发展,旧貌换新颜。
是全面开花,还是由点到面?恰如加拿大学者本杰明·列文在其著述《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中所言:“我们在思考如何成功地大规模变革时,必须同时思考以一种什么样的持续变革方式进行这样的变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杠杆,在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大背景的理念框架下去审视评判大规模教育改革的社会缘起、改革的设计与实施进程、结果以及教育公共政策领域的创新?”的确,也许我们只有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省思并得以澄明之后,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一种区域性的、协同发展的境界。
经过认真研究,客观分析了区内教育资源的状况,区教育部门决定以区内相对优质的实验学校与河安小学为合作主体,然后再向其他学校辐射。
前来指导的专家较多,而河口距离高铁站、飞机场路程又远。为了更好地为专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考虑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比较紧张,教育部门承担起专家在河口的食宿费用,减轻了两所学校的经济负担,从而让两所学校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全心全意地进行合作办学。
当下的教育发展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基本共识,即不断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的变革理念。然而,在这样一种关系体系当中,区域行政力量到底应行使怎样的一种职责身份,才能够使其职能与价值发挥最大化?正如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院院士罗伯特·B·登哈特在《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所强调的:“区域教育行政部分的发展,应在其新公共管理及新公共服务理念的指导下,转变职能,从划桨者到掌舵者,再向服务者转变。”而据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讲,河口一中合作办学的经验很有价值,值得借鉴,实验学校与河安小学再与北大青鸟教育集团开展战略合作的时候,教育部门依然给予学校充分的自主权,教育部门的重点是做好沟通协调等服务工作,尤其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方设法帮助其予以破解。可以说,正是这种区域行政推动与学校自主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切实引领了学校自主、可持续发展。
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根据两所学校的特点,在吸收一中合作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分析、对比出这两所在管理、课堂等变化上还存在哪些“疑难杂症”,与实验学校和河安小学的两位校长前往北京,与合作方面对面交流。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的董琦校长及有关专家等,总能较快拿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出现柳暗花明的景象。所以,合作不但进行得异常顺利,双方的心情也特别愉快。
据教育部门领导讲,合作办学已经超出了原有的范围与预期,从课堂教学,到班主任工作,再到学校管理等,都做得风声水起。
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在其著作《斯坦福的理想命运》中说:“一个学校的质量取决于学校里人的素质。”毋需多言,学校教育实践的中心始终是人;学校的精神高度,也依赖于教师精神的高度。正因如此,北京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一直笃信校长及其引领下的教师团体精神与智慧,能赋予学校以灵魂。
因而,北京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定期派来专家开展教研报告会,而原本只是面对两所学校的领导与教师,却使得其他学校的校长与教师也都积极参加。不到两年时间,专家报告会将近20场,而且层次非常高,深受听众欢迎。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这么高层次的专家,他们是很难请到的,可是有了合作办学,只要提出需求,对方就会将这些专家按时请来,为听者奉送上丰沛的精神食粮。在合作期间,针对区域内教育需求和教育教学改革,举办了多场次的专题报告会,例如,校园足球改革专题报告会,课程改革报告会,小班化教育专题报告会,依法治校报告会,国学教育报告会等。各位专家的亲临指导,促进了全区教育的快速发展。
由于专家讲得非常好,听课者也由原来的应付而来,到了后来的踊跃报名,不请自到,听得特别专注,场场都能让大家满载而归。
专家们也被感动了,他们说,在很多地方讲课,很少有如此认真听讲者。不但不需要维持纪律,而且有的时候报告结束了,老师们还意犹未尽,不愿离去,有的则直接走上台去,向专家们问这问那,有的还要留下联系方式,以便以后继续交流。
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说,以前组织培训活动之前,教育部门要给各个学校下达参会人数指标,可真正开会的时候,总是少了一些,即使听会,也是心不在焉;现在大不一样了,如果有参会指标,校长马上问,能不能多给我们学校一些指标?以前培训的时候,总是有些参会人员晚到早起,可现在呢,8点半开会,不到8点15分,会场上已经人满为患,静候专家的到来。更令人欣喜的是,如果哪个专家说请老师们提问题的时候,立马就会有老师窜上台去,侃侃而谈。有的专家感到非常奇怪,这是农村的老师吗?为什么这么大胆?提的问题质量为什么会这么高?
教育部门领导说,以前老师们不愿意参加培训,责任不在他们,是我们所请的专家没讲到老师们心里。想起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对于教师共同体曾经这样解释:“共同体是个体内部不可见的魅力的外部可见标志,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与世界联系的交融。”但凡组织内的沟通,如果没有充分认识自我,没有达到自身认同与完善,那么个体当然难以获得想要表达自我的渴望,而在以往的培训中,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所请专家,也许都未形成一种各自完整而又相互认同的状态,所以,也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交流、沟通与共同成长。而通过合作办学,北京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所请专家不但有理论水平,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讲起话来风趣幽默,老师们喜欢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培训,一次又一次的现场教研,改变的还不只是教师的业务水平,更有老师们的精神面貌,心灵状态。他们感到课堂教学有了情趣,教育管理有了门路,即使平时的生活,也有了灿烂的阳光。
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很高兴地说,合作带来的还有另外的惊喜,那就是我们与北京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领导专家在友谊增强的同时,也被他们的精神所打动。他说,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已经成了河口区教育的贵人。
河口区实验学校与河安小学:改革与发展并进
相对于河口一中来说,河口区实验学校与河安小学的合作办学起始阶段是风平浪静的。因为已经有了一中成功经验的参照,还有了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在提升合作办学的品质与效率方面,他们几乎是旗开得胜,收拢了比较好的成果。
重新调整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创新前行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当今不少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这两所学校当然也不甘落后,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不过,有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于学生一二三四号排序的问题。排在前面的固然高兴,因为有了学习优秀者的“标记”。而排在后面尤其是末位的学生,则未必愉快,因为他们也有了学习成绩较差者的“符号”。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警示我们:“期盼社会对自己的尊重,是个人天性的需要。”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具备各种能力和知识,能够维护自尊,并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学生对尊重的需要,它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意义与价值。而如此长期的排序,尽管可以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可由此给学困生所造成的低人一等的心理阴影却往往挥之不去,由此挫伤孩子极为珍贵的品质——自尊。要知道,自尊才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最内在动力啊!正因如此,在合作办学的起始阶段,北京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名师及专家便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进而提出了建议:将一二三四排序,改为好听的花卉、植物或动物的名字。这样,就没有了高矮之分、优差之别,于是,学困生与学优生不但有了心理上的平等,还有了人格上的公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